
《丑小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丑小鸭》语文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丑小鸭》语文教学反思1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自读感悟能力的培养。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以《丑小鸭》为例,我是这样指导朗读的——
师:读课文有一个很高的境界,读着读着,就把课文内容读到了脸上,你们行不行?(行)那就试试吧!老师就看你们的脸了。
(生自由投入地朗读课文后,老师采访学生。)
师(采访生1):老师发现你刚才读着读着,脸上的表情难过了,这是为什么?生1:当我读到哥哥姐姐欺侮他时,心里很伤心。师:你读得真棒!把这句话再读给大家听听!
师(采访生2):老师刚才发现你读书时,脸上露出了笑容,为什么?生2:当我读到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时,心里很高兴,就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师:你真会感悟,还幸福着别人的幸福。请你读给大家听!
师:还有哪些同学,在读到哪里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怎么了,请自由发言。
在这个教例中,我指导学生朗读时,把每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放在首位,摒弃了“如何朗读”的讲解指导。学生朗读时,结合自己的体会与生活体验,把课文内容与“生活感悟”融为一体,朗读得有声有色。而我对学生的采访,既是在指导学生赏析理解,也是学生自己在评析鉴赏课文,而这千言万语都没有化成抽象的语言,一切的朗读指导尽在不言中,这无疑是朗读指导所追求的美好境界。
《丑小鸭》语文教学反思2《丑小鸭》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被称为“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自传”。课文给人们启示:生活是一个不断追求美的过程。真、善、美是世界需要的氧气,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这样的素养。
教学这篇课文时,笔者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出发,将自己化身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倾听者、合作者,欣赏者,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运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乐学的情绪中,进行探究自主地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朗读:读,发现问题;读,提出看法;读,理解内容;读,体验情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体验童话中主人公的悲伤与快乐,正确认识自己与别人的优、缺点,懂得从小应该和善待人,不能以貌取人。人与人应该互相尊重,在生活中要有自己的目标,并充满自信,不断为之努力。下面,我将教学《丑小鸭》一课时,如何根据新课标,引导学生自主、自悟、自信地学习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让学生走进童话,我是“引导者”。
学习中,我将新课的切入点直接放在学生对丑小鸭“丑”的认识,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因为丑小鸭长得丑,他的生活变得很悲惨,运用电脑课件展示小鸭子孤苦伶仃地生活、被身边的各种人欺负的片段。孩子的心是纯真而善良的,课件的展示直观、生动而且深刻,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同声情并貌地反复朗读,再引导学生一起发现、体会、感悟,学生很快便走进童话宫殿,与主人公“丑小鸭”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然后,在与学生回到语言文字中,细细品读,“可怜”、“悲伤”的情感迸发出来了,学生情感被调动,同时,对内容理解可谓水到渠成。在学习中,教师很自然地作为一位引导者,在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与学生们一起走进了安徒生的童话。这样的引导达到了开门见山的效果、创设了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营造了恰到好处的语文学习情境,一举三得!
二、让学生体验民主,我是“合作者”。
学习过程中,我真正把自己与学生融合在一起,化身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合作者,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习,注意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说完整、通顺的每句话的同时鼓励学生拓展思维,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示相同的意思。
只有教者在课堂上真正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小主人时,学生这个时候迸发的思维火花是鲜活的、跳跃的、积极而且新颖的。比如,有的学生就大胆地说出课文中“羡慕、惊奇、悄悄地”等一些词语的自己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还灵机一动,主动联系自己生活的实际来理解一些词语和句子,比如,一个小女孩就发表了自己对“羡慕”一词的准确而生动地理解:老师今天穿的衣服很漂亮,我很喜欢,真希望自己也能有一件一样的漂亮的新衣服,这就是“羡慕”。瞧,多可爱,多机灵的孩子!课堂中有的学生还严肃而认真地对那些讥笑、欺负丑小鸭的人物提出批评与自己善意的劝告,情不自禁地为善良的农夫伸出热情的双手帮助小鸭子而拍手叫好。这个时候,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思考、学习体会到了课文中的真实情感,教师再因势利导进行朗读训练,这样,课堂中每一次的朗读,学生都能自然的将自己很真实的情感体验投入,如此声情并茂地朗读,不再是教者一味的机械地抑扬顿挫说教、标点符号地处理。从学生朗读时而异常认真、时而非常气愤、时而又为丑小鸭变成了美天鹅的苦尽甘来发自内心高兴而神采飞扬,都可以感受到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在人文情感体验中获得的愉悦和欣喜,获得的成功与自信。
教学中学生与我一起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在语言文字中不断感悟,发现问题,解决疑惑,学生得到自己最想理解、解决的问题,明白一个为人之道,教师真正为自己的学生的成功而产生愉悦,我想,这才是早在唐朝时代,文人韩愈所说的语文教育最崇高的解惑、传道目标吧。
三、让学生畅所欲言,我是“倾听者”。
孩子的想法是多彩的,孩子的语言是丰富的,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创造性语言训练;要在创造性语言训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上,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想、问、说、谈、读、议,利用课文中文字空白:农夫遇到丑小鸭以后的故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创新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在这个环节充分体现:
有的学生说,农夫对丑小鸭说,你再不用受冻了,我带你回家,当我的小宠物吧!
有的学生说,农夫会鼓励丑小鸭:你要自信,先苦后甜,以后你一定会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
有的学生说,农夫让丑小鸭好好修养,在农夫的精心照顾下,丑小鸭再也不孤单了……
还有的学生说,丑小鸭很调皮,可是农夫都原谅了它……
多么美妙的思维火花,整个学习过程不单学生体会着学习的成功、乐趣,我也感受到了一份意外的欣喜。
法国思想家狄镇罗普就说过:“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了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这句话看来似乎过分,但确实是真理。如果学生的想象力差表现在阅读中,往往对课文的情景理解不具体。表现在说话、作文中就不会具体生动。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会浮想联翩,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 ……此处隐藏11754个字……“用教材”。
发明性地使用教材,灵活用“图”,灵活用“文”,把图作为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资料,把文作为提高朗读能力和品析词句的一个范例。教学中,教师更为关注的不是教材自身蕴含的知识目标,而是追求获取知识的过程,同学在主动参与中获得发展。
(三)激发想象,鼓励创新。
在同学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充沛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发明力,对课文进行加工,变成课本剧来扮演。在同学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丑小鸭》语文教学反思14《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时我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训练:
1.从说到写
从说到写,主要包括以下的“文”与“道”:
(1)说一说“丑小鸭”的名字是怎样来的。(2)以貌取人对不对?(3)丑小鸭为什么要离家出走?这样做对吗?(4)我会用“雪白的羽毛、漂亮的影子”“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等词语说一说,写一写。说话写话时,可以用一个词语,也可以用多个词语;可以说一句话,也可以说几句话,但必须与别人的不一样。
2.连词成句
如果说这节课前25分钟阅读教学的点拨引导,是一种教学手段,那么后面的15分钟时间的“连词成句”小练笔活动,就是教学的目的所在——用活用实教材,开展“连词成句,提升技能”读写结合教学研讨,更好地解决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言之无物、言之无序”的瓶颈问题,激发他们写话的兴趣,拓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更好地为中高年级习作学习打下基础。这个教学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一些过程:
(1)齐读语句:a.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b.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了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
(2)学生独立地用“雪白的羽毛、漂亮的影子”与“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等短语写话。(也可以写一写丑小鸭离家出走前后的心理活动。)
(3)把自己的小练笔读给同学听,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最好把自己的小练笔交给听课的老师看,认真倾听老师的评价。)
3.作业展示
这个环节,主要是随堂反馈“连词成句”小练笔的情况,让学生学有身边的榜样。本课我有两点提醒孩子:
1、丑小鸭为何会变天鹅?
丑小鸭为何会变天鹅?他是有前提条件的——这本来就是一只天鹅蛋。受童话故事《丑小鸭》的影响,人们或多或少会浮想联翩:什么时候,自己也会变成美丽的天鹅呢?作为教师,我们是很有必要向学生们作出正确指引的。
2、离家出走是不对的。
他为什么要离家出走?这样做对吗?
提醒:我们不要盲目向丑小鸭学——中小学生离家出走是绝对不行的。
(丑小鸭离开家后的生活好吗?)
(也可以写一写丑小鸭离家出走前后的心理活动。)
《丑小鸭》语文教学反思15《丑小鸭》是根据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同名童话改编的,故事中的丑小鸭是一个面对艰难曲折的历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故事写得十分感人,贴近儿童生活。在语文课改的浪潮中,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个性阅读下,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赋予了《丑小鸭》新的生命,引发了孩子们多方面的思考。作为一名热爱阅读的语文老师,非常希望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孩子们与我一样喜欢《丑小鸭》,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训练与提高。
《丑小鸭》的语言优美富有情感,并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过分理性的肢解只会破坏文章带给读者的整体美感。因此,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教学时,打破了以往教学中过分注重理性分析的教学设计,而是让感性教育去呼唤孩子们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情感,去引发他们对文本内涵的感悟。
一,课文重组,激发情感。
通常《丑小鸭》的教学结构都是按丑小鸭的命运情节发展来组织课堂教学。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延伸的过程和课文的情节发展的过程是完全一致的。
我在处理这篇文章的教学结构时,把丑小鸭的痛苦经历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丑小鸭从出生以后受到家人的欺负,到离家出走以后的不幸遭遇。通过朗读,想像,感受丑小鸭的不幸。再回过头来学习丑小鸭看到白天鹅一部分,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惊奇,羡慕这两个关键词,感受到丑小鸭渴望得到温暖,得到关爱的心情。通过老师的导语反复跟前面的磨难相联系,相对比来组织教学。这样内容上的反差,感情上的对比,使孩子们对丑小鸭的磨难会有更深刻的感悟,为学生学习下文,使孩子们对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那种幸福,那种快乐,那种兴奋有更深层次的体验。
这样的安排,较按情节发展线索来安排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感情,也更有利于加深孩子们对丑小鸭由磨难到最后成为天鹅后的那种快乐的感悟。当孩子们在经历了几次感情起伏的跌宕,与丑小鸭一起从心底里发出快乐的呼喊时,丑小鸭的形象,丑小鸭的感情,丑小鸭的精神真正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灵。
二,情境讨论,激发想象。
在教学丑小鸭的三次磨难中,我有意识地渗透了感性教育的理念。设计了三个侧重点不同的感性化的讨论点。在教学丑小鸭离家出走一段时,我问孩子们:哥哥姐姐欺侮他,小伙伴们嘲笑他,连妈妈也不太喜欢他,丑小鸭心里会怎么想你认为丑小鸭离家出走对吗孩子们不但能抓住课文内容体会丑小鸭的痛苦遭遇,并能结合实际探讨自己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做怎样的选择,这也是对孩子们一次挫折教育。在孩子们读完第四自然段后,我又问:读了这段,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孩子们设身处地地去想象当时的情景,去想象丑小鸭的心情,去想象丑小鸭当时那种孤独的境遇之后,他们的心与丑小鸭贴得更近了。在读完第五自然段时,老师动情地说:面对昏倒在冰湖上的丑小鸭,如果你就在他身边,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孩子们的心显然被深深打动了,他们有的大声鼓励丑小鸭坚强,有的说要把丑小鸭抱在怀里带回家去,有的转而替丑小鸭表达愤慨,表达不平。
感性化的讨论,点燃了孩子们的想象,让孩子们在想象中走进文本,与丑小鸭同命运共呼吸,真正走进了丑小鸭的心灵。
三,深化主题,点燃心灵。
在这堂课的主题挖掘上,我更关注学生从丑小鸭身上自己感悟了些什么,这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这些带给他们的人生思考,启迪也更容易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在孩子们读完《丑小鸭》后,我不失时机地点拨:读了《丑小鸭》,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写在你们手中的白天鹅身上。孩子们的心灵被丑小鸭的故事点燃了,他们有的写到:战胜磨难,取得成功的秘诀——相信自己,我能成功!不能笑话别人,笑人不如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想我们应该像农夫那样,做个善良的人。我想对大家说,逆境使人坚强,磨难成就人生。我想对自己说,遇到困能要坚持。我想对大家说,不怕别人瞧不起,就怕自己不争气。这是情思的浪花,是孩子们感悟的浪花,更是他们生命的浪花!在感性教育的火焰中,孩子们的心灵被点燃了,散发出异彩纷呈的夺目的光华。